孔雀,被誉为"百鸟之王",古称孔爵、孔鸟。孔雀虽然极少露面,但是江湖上却总不乏它的传说。不得不说,从古至今,孔雀在艺术、传说、文学、宗教各个领域中早已久负盛名。
温庭筠曾这样写道"红珠斗帐樱桃熟,金尾屏风孔雀闲。"顾况写了一首《曲龙山歌》:"凤凰颊骨流珠佩,孔雀尾毛张翠盖。"明代刘俨绘的《孔雀图》栩栩如生:"修颈昂昂翠羽翘,大尾斑斑金错落。由来丽质产南方,丹山碧水多翱翔。"
孔雀,鸟纲,鸡形目,雉科。世界上已定名的孔雀仅有两种:蓝孔雀(印度孔雀)、绿孔雀(爪哇孔雀)。白孔雀一般指人工繁育下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数量稀少。绿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沿海地区。
虽然现在动物园基本都有孔雀入驻,但是我们对孔雀了解甚浅,事实上,他才是我们最需要发掘的"宝藏男孩"啊!
01 治病的肉!致命的胆?
《本草纲目》记载:按《纪闻》云∶"山谷夷人多食之,或以为脯腊,味如鸡,能解百毒。"李时珍盛赞"孔雀辟恶,能解药毒、大毒、百毒、蛊毒。人食其肉者,自后服药必不效,为其解毒也"。
事实上,孔雀粪有解毒利尿的功能,主治妇女带下、小便不利、恶疮等症。不仅如此,孔雀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水中老鳖,禽中孔雀"之说,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蓝孔雀是经国家批准养殖并销售的,所以蓝孔雀作为食用肉禽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没有问题。孔雀肉的营养价值和鸡肉及其它高档食品部分相比如下:
孔雀肉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鸡肉,而脂肪及胆固醇则低于鸡肉的一半以上。并且,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3.2%,同时含有20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脂肪含量仅为0.8%。
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钱汝兴说:"它的营养价值要高于土鸡,它的价位基本上跟土鸡的价位持平的话,我想消费者肯定要选择蓝孔雀宴,孔雀肉来食用。"
而孔雀胆却是一种毒药,而且非常的毒,它和鹤顶红还有碧蚕蛊合称中国三大奇毒,孔雀胆更是位列三者之首。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心里一颤呀?难道我们杀孔雀还要把胆单独取出来吗?
其实不然,孔雀的胆是孔雀这种鸟类动物的胆囊,凡是动物的胆囊都有毒,但毒性不大,不会制人于死地。而历史上的孔雀胆是一种矿物,有巨毒,例如鹤顶红,也就是红信石(三氧化二砷),加工后就是砒霜。
目前,商品孔雀每千克150~200元。种孔雀更贵,3 月龄每只价 300~ 1 000元;1岁龄每只价 1 500~1 800 元。养殖孔雀显然已成为一项发家致富的新门路。
因此,如果你腰包够鼓的话,就可以放心吃孔雀肉啦,不过一定要吃人工合法饲养和销售的孔雀。
02 雌孔雀择偶只看颜值?
《南方异物志》云:"雌者尾短无金翠。雄者三年尾尚小,五年乃长二三尺。夏则脱毛,至春复生。自背至尾有圆纹,五色金翠,相绕如钱。"
每到四五月生殖季节到来时,雄孔雀常将尾羽高高竖起,宽宽地展开,绚丽夺目,身体内的生殖腺不断分泌性激素,传达给大脑,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上演一场"维多利亚的秘密"。
而雌孔雀则根据他们羽屏的鲜艳程度来打分,决定和哪个崽生儿育女。似乎雌孔雀就是不折不扣的"颜控",一点不在乎雄孔雀是否有内涵。
不得不说,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来看,雄孔雀的尾巴完全称不上有效率,反而更像一种累赘。那么,雄孔雀为什么要长出这种炫耀、怪异、矫饰的尾巴呢?
达尔文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的由来》一书中提出性选择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认为,是雌性孔雀的选择压力造就了雄性孔雀那奇特的尾巴。雄孔雀之所以打扮自己,完全是由于雌孔雀喜欢与装备最酷的雄孔雀交配。
那么是不是证明了雌孔雀是因为对美的孜孜以求而择偶的呢?
华莱士提出了和达尔文"美就只是为了美"不同的观点。他坚称,雌性在选择配偶时,图的是有用的品质或优质的基因,它们希望得到的不是好看的配偶,而是具有好品质的配偶。
他认为,雌性为了品味,根据美感做出选择只是一种表象。由于美丽与品质经常共存,所以雌孔雀相信外表亮丽的雄孔雀的基因也会更加优质。所以,雌孔雀并不是以装饰物来判断雄性,而是以伴随装饰的合理品质作为判断标准的。
简而言之,雌性选择与好品味无关,而是与理智有关。雌孔雀是实用主义者,而不是纯粹肤浅。
可能你会觉得不可理喻,现实中长得帅的人的内在才更容易变质呢。
而扎哈维指出,雄孔雀拥有亮丽色泽的长尾巴必须付出真实代价,这些笨重的存在往往成为一种累赘。而这些累赘却传达出另外一种信息:拥有者才付得起代价!
如果雄孔雀即使拖着又大又长的尾巴却依然能够躲避天敌,找到食物养活自己,并奋斗生存下去,那么他一定具有更强的生存基因,这才是雌孔雀择偶的聪明之处啊。
03 亦正亦邪?孔雀究竟是神鸟还是妖孽?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的哀歌流入了每位读者的心河。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孔雀不会飞,只会短距离滑行。为什么要让如此沉重之鸟为爱情奔波呢?
况且,孔雀在汉语中并不具有爱情的象征,焦仲卿与妻子后来是化成鸳鸯双宿双飞了。而且人死后化成另一种动物,也不是中国本土的观念。
而《佛经》可以解开所有疑团。佛教是庞杂的,教义也相互抵牾,有些观点认为孔雀是淫鸟,但在世俗的眼光中,孔雀就是爱情鸟,这就可以理解为何以孔雀来起兴。
此外,孔雀作为神鸟的另一证据就是,古代将孔雀纳入鸟图腾。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六曾记载,"孔雀因雷声而孕","十孕其九为鸟而一为人",这无疑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孔雀的图腾崇拜观念。
共同的图腾崇拜,使得同一氏族的人们由单线的血缘联系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而且是精神上的联系,最初确认了自己和氏族在天地之间的归属和心灵的寄托。
我国云南有些少数民族至今认为自己是孔雀的后代。青年女子出嫁后穿孔雀衣,一生事事如意。这种习俗即是孔雀图腾崇拜的遗产。
更神奇的是,古人一直认为孔雀并不交配。"以音影成接而孕。或雌鸟下风,雄鸣上风,亦孕。"在这里,就出现一个文学的概念——风化。
风化就是指生殖本源的一种生育现象。
风化可能听起来怪瘆得慌的,但是却揭示了一个自然的过程。庄子说:"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
一只虫子在上面"咕咕"叫,下面一只虫子听到了就怀孕了。它不是用视觉,而是用声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耳朵怀孕"。
从现代的术语来讲,就是"无性生殖",和耶稣母亲玛利亚圣母"圣灵感孕"形式类似,不过更加玄学一点。
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而到了《冀越集》书里,孔雀就被妖魔化了。"孔雀虽有雌雄,将乳时登木哀鸣,蛇至即交,故其血、胆犹伤人。"《禽经》云:"孔见蛇则宛而跃者,是矣。"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雀一遇见蛇就按捺不住,甚至连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在这里,孔雀不但背上了淫荡的恶名,还有搅乱禽兽伦理的嫌疑。
不过呢,这种观点也纠正了一个流行的谬误,即孔雀是凤凰的世俗化身。说小实话,我一直觉得凤凰就是孔雀的"高配版"。
但是,事实上,凤凰神姿高贵,仪态端庄;而孔雀艳丽,却有几分媚气,这就是神仙与凡人之别。从形态上看,凤凰是不会开屏的,而孔雀往往因为性欲澎湃而屡次开屏。
在外国文化中,孔雀也是亦正亦邪的。
对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来说,孔雀乃是神鸟,如来佛祖就经常骑着开屏的孔雀给人们消灾解难,王安石的"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而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巧妙地赋予了孔雀一种潜望镜的作用,用以透视君主的荒淫和隐私。在希腊神话中,孔雀虽然象征赫拉女神,但别忘了,赫拉女神也是以滥交出名的。
了解到这里,孔雀是不是着实颠覆你的想象呢?如今,孔雀不仅成为我们的观赏品,而且也进入我们的餐桌上。但是,见到野生的孔雀,不要再激动得如狼似虎了。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孔雀被拔毛"的事实仍敲响警钟,当不文明如此近距离,充满自私、野蛮的时候,再鲜艳夺目的羽毛也掩盖不了人性之失、文明之痛。唯有遵守自然的规则,自然才会留下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