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百科

中药材蛴螬怎么读

时间:2024-12-31 08:01:23

蛴螬

拼音Qí Cáo

别名蟦(《尔雅》),蟦蛴(《本经》),应条(《吴普本草》),地蚕(郭璞),蜰齐、敦齐(《别录》),乳齐(陶弘景),土蚕(《安徽药材》),老母虫(《四川中药志》),核桃虫(《药材学》)。

出处《本经》

原形态体呈长椭圆形,长16~21毫米,阔8~11毫米。黑褐色,有光泽,被有黄褐色的细毛。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前胸背板有刻点;翅鞘上有数条隆起的暗纹。足3对,甚长。幼虫(蛴螬)长约35毫米,乳白色,体常弯曲,密生黄白色细毛,胸部3节,各有发达的胸足1对,足上密生棕褐色细毛。

成虫栖于田土中,昼伏夜出,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群出现,至10月上旬绝迹。麦收前,多在麦和向日葵上交尾,取食;夏播后转至大豆和粟上交尾,取食。雌虫交尾后产卵于土中,旋即死亡。蛴螬生活于3~6厘米深的土内,咬食作物的根部。

生境分部本种分布很广,从黑龙江起至长江以南地区以及内蒙古、陕西等地均有。产江苏、安徽、四川、河北、山东、河南和东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幼虫呈长圆柱形或弯曲成扁肾形,长约2厘米,宽1~1.2厘米。棕黄色、棕褐色或黄白色。全体有环节,头部小,棕褐色,体壳较硬而脆,体内呈空泡状,气微臭。以干燥、色黄、条大、完整者为佳。

药理作用蛴螬水浸液1:1000以上能兴奋离体兔子宫;1:100能抑制寓体兔肠管。1:10000浓度对兔冠状血管、离体兔耳血管、蟾蜍肺血管皆有收缩作用;更高浓度(1:1000以上)还能收缩蟾蜍内脏血管。大剂量有利尿作用,但对血压无影响(急性兔试验)。1:1000浓度能兴奋离体心脏,浓度更高则导致舒张期停止。

炮制筛去泥土,洗净晒干。

《雷公炮炙论》:"阴干后与糯米同炒,待米焦黑为度。去口畔并身上肉毛,作三、四截,碾成粉用之。"

性味①《本经》:"味咸,微温。"

②《别录》:"微寒,有毒。"

归经《本草汇言》:"入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散结,通乳。治折损瘀痛,痛风,破伤风,喉痹,目翳,丹毒,痈疽,痔漏。

①《本经》:"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②《别录》:"疗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结,金疮内塞,产后中寒,下乳汁。"

③《药性论》:"汁滴目中,去翳障,主血,止痛。"

④《本草拾遗》:"主赤白游疹,疹擦破,碎蛴螬取汁涂之。"

⑤《日华子本草》:"可敷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本草经集注》:"蜚虻(一作"蜚蠊")为之使。恶附子。"

复方①治白虎风疼痛,昼静夜发:蛴螬七枚(研烂),甘草(炙,末,炒)五钱,没药(研)、乳香(研)各炒一钱。上四味同研烂,分二服,每服煎酒一盏,二、三沸,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蛴螬散)

②治破伤风:蛴螬虫一个,将脊背捏住,俟它口中吐水,就擦抹在疮口上,觉麻,身上汗出。(《婴童百问》)

③治喉痹:蛴螬汁,点喉中。(《续传信方》)

④治痈疽痔漏恶疮及小儿丹:末蛴螬敷上。(《子母秘录》)

⑤治沈唇:干蛴螬烧末,和猪脂,临卧敷之。(《千金方》)

各家论述①《纲目》:蛴螬,"《本事方》治筋急,养血地黄丸中用之,取其治血瘀痹也。陈氏《经验方》云:盛冲母失明,取蛴螬蒸熟食,目即开。与《本经》治目中青翳白膜,《药性论》汁滴目中去翳障之说相合。《婴童百问》治破伤风,又符疗踒折、敷恶疮、金疮内塞、主血、止痛之说也。盖此药能行血分,散结滞,故能治以上诸病。"

②《长沙药解》:"蛴螬,能化瘀血,最消症块。《金匮》大黄蟅虫丸用之,治虚劳腹满,内有干血,以其破瘀而化积也。"

临床应用治疗破伤风:将蛴螬倒置(头向下),让其自然吐出黄水(如急用,可剪去蛴螬尾,黄水随即流出)。取黄水搽在伤口上(可使伤口麻木,身上出汗);重症者可将黄水滴入酒中,炖热内服,以使出汗;牙关紧闭者,可用蛴螬水涂擦牙龈。亦可将蛴螬捣烂如泥,外敷伤口,干后即换;或以蛴螬10个,焙干为末,分2次用黄酒送服(小儿酌减)。上述方法每多合并使用。经治14例,结果痊愈11例,死亡3例。有效病例均在15~30分钟张口自如,喉痉挛消失或减轻,口腔分泌物显着减少,能吞咽食物和药物。服药后抽搐虽能减轻,但尚不能制止,仍需配合其他方法治疗。3例死亡者均因年老体弱,并有心肺功能不良。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