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四》。《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由西汉文献学家刘向根据宫廷所藏零散史料写本整理而成。旷日持久指荒废时日,长期拖延。
在《战国策》中,赵国名将赵奢两次谈到两国用兵之道,尽量避免旷日持久。一次是燕国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准备攻打赵国。赵孝成王与国相平原君商议,商议的结果是脑洞大开,想给齐国三座城池,聘请齐国名将田单带领赵军御敌。但赵国大将赵奢不同意这么做,他的理由是:第一、堂堂赵国没有大将可用了吗?意思是为什么放着眼前这个人不用,而为什么非要重金割地从外面请人呢?难道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第二,从齐国聘请大将来领兵,无非是两种结果,一是打不赢燕国,割地白割了,人也白请了;二是外人未必真出力,因为赵国强大对齐国并不利,齐国大将愿意看着赵国强大起来吗?三是田单一定会采取持久战,把赵国军队长处耗在战场上,对齐国和自身来说是双赢之举。
原文:“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意思是旷日持久会消耗掉赵国的人力、财力、物力。赵奢分析得有理有据,利弊相较,条理分明,由此可见,不愧赵国名将,当然时局不可测,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样的时局,我想应该是赵奢受冷落不受待见了吧!结果是爱卿言之有理,就是不合寡人心意啊,结果不出所料,赵国投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只夺取了燕国一个小城,并没有获得理想的胜利。
“旷日持久”另一个出处是齐国都平君田单和赵国马服君赵奢的一番对话。田单问赵奢:我不服你的用兵之道,过去帝王用兵不过三万,而天下就臣服了,而你动不动就用兵十万、二十万,都去扛仗了,谁来耕田种粮呢?
赵奢先用古越国名剑干将作喻,再锋利的宝剑都需要剑环、剑刃、剑珥、佩带等饰物辅助,方能锐利无比,所向披靡,过去城邑小,动用数千精兵即可攻取,现如今小诸侯国已经归并成为战国七雄,打仗动不动就可以随时召集数十万兵力,想战胜对方就得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如果这样持续几个年头,就会出现你们齐国被燕攻破的状况。
齐国动用二十万兵力攻楚,五年才结束战争;赵国出动二十万兵力灭中山,整整打了五年才告成功。如果还用三万人去包围千丈城池,恐怕连一个城角都围不住,更别说旷野之战了。田单听后长叹一口气“我确实比不上你高明啊”。
在近代战争史上,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曾妄想用三个月占领全中国,在最艰难时期,针对当时国共两党中存在的亡国论、速胜论等认识,毛泽东在正确分析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资源不足、中国战线广泛等因素,在1938年5月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提出持久战是必然阶段,最终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美国名将麦克阿瑟认为联合国军无论在兵力、后期保障、海陆空优势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所以误判战争形势,认为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可以回家过感恩节吃火鸡了,没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顽强战斗力远非他的想象,双方战争陷入了胶着和持久状态,最后的结局正如美国将军克拉克所言:“我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的美国陆军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