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端午节大家会赛龙舟、采草药、挂艾草、包粽子等等。而说到端午节吃粽子,可谓是端午节必吃的美食之一。而端午吃粽子除了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之外,其实千百年来粽子还被大家赋予了更多美好的寓意。比如古人求子、求取功名等等,都会取粽子的相关谐音以此来讨个喜头。
而说到包粽子煮粽子,好多朋友都表示,自己明明买的是质量上等的糯米;但煮出来的粽子却总是夹生的,而且口感也不软糯,完全不好吃。其实要想自己包的粽子比较好吃,除了在糯米选择上有讲究外,在煮的过程也是有讲究的。今天小厨就和大家分享煮粽子的几点技巧,保证你煮出来的粽子口感软糯,超级好吃。
煮粽子牢记“4点”诀窍
1、浸泡糯米
要想煮好的粽子不夹生,在包粽子之前,糯米一定要提前浸泡;并且最好是提前一晚上浸泡上,这样浸泡一夜,第二天就可以直接开始包粽子了。
糯米本身就是属于不易熟的食材,如果直接上锅煮,有时候甚至炖煮两三个小时都煮不软糯;而长时间浸泡后的糯米,可以让糯米吸饱水分促进里面黏性成分析出,这样粽子在煮的时候更容易熟,从而不容易出现夹生情况,并且粽子吃起来口感也会更好。
2、粽子要冷水下锅煮
粽子包好之后,就可以直接下锅开始煮了;这个时候一定要记住,冷水下锅煮粽子。这样粽子会和冷水一起慢慢加热,受热效果会更均匀;粽子会随着水温的慢慢增加,粽叶的香气也会慢慢地被煮入到粽子中,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带有的粽香气味会更浓一些。并且粽子里面的糯米也能更加完全地吸收水分,粽子会慢慢熟透,煮制出来的粽子没有什么硬心,口感也会更加软糯。
而如果用热水或者沸水煮粽子,那么粽子外部的糯米遇热,很容易膨胀导致粽子会炸开;关键就是粽子热水下锅,内外受热不均;煮出来的粽子口感也没有那么软糯,并且很容易出现外部都煮得很软糯了,但里面还是夹生的情况。
3、煮粽子放多少水?
在煮粽子的时候,一定要把粽子均匀地摆放在锅里面;并且每个粽子之间尽量不要留空隙,然后再直接往锅里加冷水;水要完全盖过粽子且超过粽子2-3cm,这样粽子整个都浸泡在水里面,煮的时候受热会更均匀;并且粽子在煮的过程中会膨胀,如果加水不够多,上面的粽子会被顶出水面,受热不匀,粽子不容易煮透,并且煮出的粽子也不够软糯;
另外在煮粽子的时候,可以适量地少放一点点碱,这样不仅能缩短煮粽子的时间,并且碱能使糯米的粘度增加,煮出来的粽子更加软糯。粽子的食材偏酸性,放入碱性食材,也能保持粽子的味道中和后更加富有风味。
4、粽子需要煮多久?
煮粽子的时间,一般根据粽子大小、粽子数量、火候等等都有关系;像大小适中且浸泡后的糯米包的粽子,一般放入锅中煮1小时左右就能熟。并且煮的时候,中间尽量不要打开锅盖,否则很容易使粽子锅内的水蒸气流失,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粽子夹生的情况。
另外粽子煮好之后,不要着急出锅;盖上盖子焖半个小时,这样锅中的余温会继续加热粽子;等焖半个小时之后再拿出来食用,这个时候的粽子口感会更加软糯香甜。
煮粽子的时候,一般可以一次性多制作一些;这样一次性吃不完,可以等自然晾凉之后,直接冷冻到冰箱里面,吃起来的时候提前拿出来解冻,然后直接上锅蒸个10-15分钟就可以直接食用了,非常方便而且味道也一样的美味。
粽子好吃,但这里小厨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粽子大部分都是糯米制作而成,黏度比较高,不易消化;并且包粽子的时候大家喜欢放一些蜜枣或冰糖等等,糖分比较高;所以建议大家一次性不要食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