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字玄邃,生于公元五八二年(北周静帝大定二年),卒于六一八年(隋大业十四年),辽东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出身于名门大族。少年时刻苦好学。有一次他骑牛外出,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翻阅。正好被隋朝最有地位的大臣杨素看见了,杨素和李密交谈以后,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说:“李密的见识很高,你们都比不上。”
六一三年,杨玄感乘隋炀帝远征高丽之机,于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反隋。李密对杨玄感说:“率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堵住炀帝的归路,炀帝率领的军队必然溃散,这是上策。攻取长安,以关中为基地和炀帝对抗,这是中策。下策是攻取洛阳,洛阳城坚粮足,不一定有必胜的把握。”杨玄感偏按下策行事,最后失败了。李密被隋军捕获,途中设计逃跑,改了姓名,隐于民间。
后来李密投奔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帮助翟让出谋划策,屡次打败隋军。特别是杀死隋朝名将张须陀一战的胜利,使翟让认识到李密的才能,从而更加信任和尊重他。李密到了瓦岗军,才使瓦岗军成为一支有政治雄心的农民起义军。翟让使李密自立一支军队,号蒲山公营。李密劝翟让灭隋夺取天下,发兵攻取离东都洛阳不远的兴洛仓。六一七年春天,李密和翟让率军攻破兴洛仓,打开粮仓,使几十万老百姓随便搬取粮食。这年翟让让位给李密,推李密为魏公。
此后,李密和翟让率领瓦岗军多次在洛阳附近打败隋军。他们攻下回洛仓,在那里修城扎营,以威逼东都。李密还发布了讨隋炀帝的檄文。檄文中历数隋炀帝的罪行后指出:“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两句话成为千古名句。
李密的威信越来越高,引起翟让亲信的疑忌。翟让的哥哥翟宽对他说:“天子应该自己当,怎么能让给李密?你要不当,由我来作。”随着战争的胜利,瓦岗军中李密集团和翟让集团的矛盾日益发展。六一七年十一月的一天,翟让到李密住所欢宴。李密拿出一张上好的弓给翟让看。当翟让用力拉弓的时候,李密让事先已作好准备的亲信从后面把他杀死。此后,李密继续在洛阳附近同隋军作战,双方互有伤亡,大体上优势在李密一边。
隋朝大臣宇文化及等在江都杀死隋炀帝以后,率军十万向黎阳进军。当时黎阳已被瓦岗军占领,李密亲率步、骑兵二万抗拒字文化及。炀帝死后,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即位为帝。在宇文化及的威胁面前,杨侗同李密达成了暂时协同对付宇文化及的协议。杨侗封李密为魏国公,让他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
宇文化及缺少粮食,利在速战。李密看准了这一点,偏偏避不决战,命令徐世劼(jī音积)坚守黎阳仓城,又派兵堵死宇文化及的退路。第二年七月,李密打败了宇文化及。
这时,东都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王世充杀死主张同李密联合的大臣,控制了东都的大权。这年九月,王世充率军进攻李密。李密在和宇文化及作战中,元气损伤,实力减弱,被王世充打败。
李渊起兵反隋时,曾致书李密,推他为盟主。李密以为自己长期同东都方面作战,使李渊无东顾之忧,得以进军长安,对于唐朝的建立是有功劳的,因而决定往长安投奔李渊。途中,唐高祖李渊多次派人前来慰问迎接,李密非常高兴。到了长安以后,李渊只给了他个并无实权的官职,李密又后悔这步棋走错了。
十一月,唐高祖派李密出关招抚他过去的部下归降唐朝。对于这个决定,唐朝不少官员反对,他们担心李密会重新拉起自己的势力。因此,李渊又改变主意,命已经出发的李密再返长安。李密接到命令,决计起兵叛唐。他的打算是攻下桃林县(今河南灵宝县),收编那里的军队,补充粮饷,然后北渡黄河,前往黎阳。他的部将徐世勀仍在黎阳驻守,只要到了那里,就可以再次独树一帜,争夺天下。十二月,李密巧计攻开桃林县城。但是,在熊耳山南的险道上,遭到唐将盛彦师的伏击,李密被杀死,死时才三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