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百科

柏乡县属于哪个市。 河北抗战老区邢台柏乡县

时间:2024-07-20 13:31:53

  基本概况

  柏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北距省会石家庄70公里,南距邢台市60公里。东与宁晋县交界,南与隆尧县毗邻,西与临城县接壤,北与赵县、高邑两县相连,京广铁路由县西侧穿越,县境南北长24.4公里,东西宽16.4公里,全县总面积268平方公里,人口18.7万人,现辖6个乡(镇),121个行政村。属东部季风区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植物栽培,多种蓄禽养殖,是河北省粮食、肉(蛋)类、干鲜果品重要产地之一。县域虽小,但地处交通要冲,古有南北驿道、御路,今有京广铁路、京广公路和京深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电力、通信事业发展迅速。

  柏乡历史悠久,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柏乡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历史上曾有过被称为“天下文官祖,三代帝王师”的清初重臣魏裔介、明代大司徒吕兆熊等历史名人。文物古迹有汉代牡丹、赵孟頫书《贾母贞节碑》等。柏乡因土地肥沃,殷实民安,有“槐阳福镇”的美称。

  革命历史概况

  中国共产党柏乡县地方组织创建于1926年。1926年上半年,在邢台直隶第十二中学上学时加入共产党的高鸣鹿(柏乡县小南阳村人)回到柏乡,发展党员,之后建立了柏乡县第一个党支部,受隆平县委领导,1927年上半年发展党员达30人,随即成立了柏乡县特别支部。党组织在柏乡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很快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传播开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0月13日,日军侵占了柏乡县城,共产党领导柏乡人民揭开了抗战序幕。1938年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柏乡县地方党组织在冀南军区党委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共柏乡县工作委员会,党领导的县、区、村抗日政权和地方军事、群众团体系统的组织机构也相继建立起来。1939年初发展建立农村党支部20多个,党员人数360多人,并建立了中共柏乡县委员会。

  1940年春“百团大战”后,日军加紧对华北地区的“扫荡”,使柏乡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党员总数由原来的360多人减少到100来人。1941年到1942年,日军实施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柏乡成为日伪控制的“顺德道模范县”,抗日斗争处于低潮。期间,冀南、太行军区和县大队发动群众,联合对平汉铁路进行了大破袭,并对碉堡、封锁沟进行了攻打和破坏,摧毁碉堡11个,填平封锁沟15华里(南苏至南鲁),参战民兵群众达1.2万人。同时在县境东部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在县域东部40余村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时,中共柏乡县委下属2个区委、45个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90多名。

  1945年11月9日,柏乡县城解放,被日伪长期蹂躏的柏乡真正回到人民手中。全县有98个村建立了党支部,党员迅速发展到1170名。县、区、村三级党、政、军、群组织基本建立健全。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8月,县委组织群运工作队分赴各乡村落实中央《关于反霸清算与土地问题的指示》,运动的重点由减租减息转向没收地主土地、浮财,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948年2月,县委组织工作组,宣讲《中国土地法大纲》,发动群众开展对地主的清算斗争,到1949年2月,经过“三榜定案”划分了阶级成分,完成土地证发放。同时,柏乡还掀起了拥军支前热潮。1946年8月,柏乡县民兵基干团成立,发布“柏乡县党政民武支援爱国自卫战争,加强优抚工作的指示”,使抗日军烈属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柏乡县先后四次组织担架队,相继开赴山东、河南、山西,他们运送转移伤员,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