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鳥”部的六个汉字,分别是:“[鳥坴](这个字是第749课漏掉的字,本课补出来)、鷖(鹥)、[契鳥]、[鳥辥]、[鳥蒙]、鷸(鹬)”。这六个汉字中,只有“鹬”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成语“鹬蚌相争”就有这个字,如果只关注标题中的问题,就直接去看最后一个字“鹬”字条。六个字的详情如下:
1、[鳥坴](GB字库已不收此字,只好描述字形)。读l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鳥坴],蔞鹅也。从鳥坴声。”形声字。本义是“[鳥坴]鷜”,也就是野鹅,其实就是鸿雁。
《尔雅·释鸟》:“[鳥坴]鷜,鹅。”郭璞注:“今之野鹅。”《本草纲目·禽部·雁》:“(雁)苍者为野鹅,亦曰鴚鹅,《尔雅》谓之[鳥坴]鷜也。”
[鳥坴]的小篆写法如图:
2、鷖(鹥)。读音有两个:
(一)y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鹥,凫属,从鸟,殹声。《诗》曰:‘凫鹥在梁。’”形声字。本义是鸥。
这里的《诗》曰“凫鹥在梁”,指的是《诗·大雅·凫鹥》:“凫鹥在梁”,今本“梁”作“泾”。陆德明释文引《苍颉解诂》:“鹥,鸥也。一名水鸮。”
《广韵·齐韵》“鹥,凫属。”《正字通··鸟部》:“鹥,鸥也。苍黑色,群飞鸣,随潮往来。曰信凫,知风起,辄飞至岸,渡海者以为侯。”
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风号闻虎豹,水宿伴凫鹥。”
(二)yì。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二:
(1)鸟名。凤属。也作“翳”。《古今韵会纪要·齐韵》:“鹥,通作翳。”《楚辞·离骚》:“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王逸注:“鹥,凤皇之别名也。《山海经》云:鹥身有五彩,而文如凤。凤类也。以为车饰。鹥,一作翳。”
(2)青黑色缯。也作“繄”。《古今韵会举要·齐韵》:“繄,《说文》:‘一曰赤黑缯。’通作鹥。”《周礼·春官·巾车》:“厭翟,勒面绩緫;安车,彫面鹥緫。”郑玄注:“故书鹥或作繄。郑司农曰:繄读为凫鹥之鹥,鹥緫者,青黑色,以缯为之,緫著马勒,直两耳与两镳。”
鹥的小篆写法如图:
3、[契鳥](GB字库已不收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jié。《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凫属。从鸟,契声。”形声字。本义是[契鳥][鳥辥]鸟。
至于“[契鳥][鳥辥]鸟”究竟是哪种鸟。我们只知道是“凫属”,即野鸭属鸟类。
[契鳥]的小篆写法如图:
4、[鳥辥](GB字库已不收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jiá。《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鳥辥],[契鳥][鳥辥]也。从鸟。辥(xuē)声。”形声字。本义是[契鳥][鳥辥]鸟。
请见“[契鳥]”字。
[鳥辥]的小篆写法如图:
5、[鳥蒙](鹲)。读mé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水鸟也。从鸟,蒙声。”形声字。本义是鹲[童鳥]鸟。
鹲[童鳥],水鸟名。又名越王鸟、鹤顶、[象鳥]雕。《广韵·东韵》:“鹲,鹲[童鳥],鸟也。”《正字通·鸟部》:“鹲,鹲[童鳥],水鸟,一名鹤顶。……刘欣期《交州志》云:‘鹲[童鳥]即越王鸟。出九真交趾,大如孔雀,喙长尺余,南人以为饮器。’《竺真蜀浮山疏》:‘鹲[童鳥]不食鱼,止啖木叶,粪似熏陆香,入药用治杂疮,双名[象鳥]雕。’”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知道这种鸟的样子了,只能简单知道它是一种水鸟。产于广东、广西及越南一带。唐代刘恂《岭表录异》卷中:“越王鸟,曲颈长足,头有黄冠如杯,用贮水,互相饮食众鸟雏。取其冠,坚緻可为酒杯。”
鹲又是鸟纲鹲科蒙属各种的通称。身体大,灰色或白色,嘴强直而侧扁,尾部有长羽毛,生活在热带海洋上,故又称热带鸟,吃鱼类。见于我们的有红嘴鹲,繁殖在西沙群岛。
鹲的小篆写法如图:
6、鷸(鹬)。读音有两个:
(一)yù。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鹬,知天将雨鸟也。从鸟,矞声。《礼记》曰:‘知天文者冠鹬。’”形声字。本义是鹬。
这里的引用的《礼记》句,《礼记》无此句,只见于《逸周书》。《匡谬正俗》云:“鹬,水鸟,天将雨即鸣,古人以其知天时,乃为冠,象此鸟之形,使掌天文者冠之。”
所以,知天文者冠鹬,来源于人们认为鹬这种鸟在天将要下雨时就会鸣叫。
《战国策·燕策二》里有这样一条故事: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简单翻译,就是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结果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这就是后来成语“鹬蚌相争”成语的来历,其中的鹬即这种“知天将雨鸟也。”
鹬也是鹬科多数种类鸟的通称。鹬为水滨鸟类,全世界共有218种,中国就有77种,为中小型涉禽,是涉禽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羽毛多为灰色或褐色,并不艳丽。头形多浑圆,喙形多变,长短不一,但大都细长,上下嘴端近于平齐、无钩,嘴短者嘴端多有隆端,长嘴者形直或向上、向下弯曲,有的嘴端稍柔软。鹬的翅膀尖而细长,均善于飞翔。有意思的是,鹬类中有一类叫彩鹬的,它们实行一妻多夫制,因此雌性色彩更为鲜亮(其他鸟类一般是雄性漂亮)。
《本草纲目·禽部·鹬》:“鹬如鹑,色苍,觜长,在泥途间作鹬鹬声,村民云田鸡所化,亦鹌鹑类也。苏秦所谓鹬蚌相持者即此。”
本义之外,鹬还指翠鸟。又名翡翠。《尔雅·释鸟》:“翠,鹬。”郭璞注:“似燕,绀色,生郁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鹬冠。”陆德明释文:“鹬,翠鸟也。”邢昺疏:“聚此鹬羽以为冠也。”
此外,鹬还指疾飞貌。《韩诗外传》卷八:“鹬彼晨风,郁彼北林。”按:今本《诗·秦风·晨风》“鹬”作“鴥”。鸟儿疾飞在晨风中,进入北边茂密的林子。
(二)shù。专用于“鹬子”。鸟名。鹞。《广雅·释鸟》:“[帝鳥][肩鳥]、鹬子、笼脱、鹞也。”曹宪注:“鹬,音述。”
鹬的小篆写法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