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百科

灵岩山,夫差为西施造馆娃宫,康熙和乾隆都曾在山顶筑过行宫

时间:2024-12-10 09:02:32

灵岩山,夫差为西施造馆娃宫,康熙和乾隆都曾在山顶筑过行宫

灵岩山,地处太湖之滨,毗邻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因山上有许多状似灵芝的岩石,故称灵岩山。灵岩寺建于山巅,山门朝南,俯临太湖,湖光山色,蔚为壮观,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馆娃宫坐落在灵岩山上,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灵岩寺即其旧址。

灵岩山,本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时,在山顶筑有行宫,清咸丰十年焚于兵火。多数来此的游客,还是慕名而来。

沿登山御道拾级而上,正对御道的第一座亭叫继庐亭。形若山门式屋宇,可算是灵岩山寺的头山门。继庐亭:缘由居士何桂芳与灵岩山妙真和尚行至此地,忽逢大雷雨,一时无处躲避,两人十分狼狈。事后商议于此建亭,以方便行人。1943年建成,为纪念别号继庐行者的印光大师,故命名为继庐亭。亭内有明旸法师所题亭额,亭柱旁有叶恭绰书写的对联,联语是: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

从灵岩山脚下牌坊往上,是一条宽约两米、依山势陡行而上的登山道,这条山道全用砖块侧面斜铺,排成 “人”字形。道路两侧用花岗岩铺嵌镶接,花岗岩外侧等距离镶嵌着凿有圆洞的石块,用来插木杆以便张挂布篷。这是当年特为清代皇帝铺设的“御道”。

在灵岩山上,有一所特殊的大学——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一路上我们看到走在人群中的佛家弟子。

迎笑亭:再沿御道左折向上,迎面有一座飞檐戗角的宋代石亭,上有一无法师所书“迎笑亭”亭额。相传始建于宋代,此亭建成后尚未题名,正值苏东坡上山访友,方丈率众僧在亭旁笑脸相迎,请苏学士题名。苏东坡不假思索,即取名“迎笑亭”。现石柱上新镌亭联一副,联曰:松似高贤迎客笑,山径兴复满亭春。

从灵岩山脚下牌坊直接上山,20分钟山路可直达灵岩山寺大门。

落红亭:上灵岩要经过三个亭,沿御道盘折而上,第三个亭是落红亭。山势右旋,似大象回首,亭如象眼。灵岩也有“象山”之别称,旧有“象王回顾落花红”之句,原为弘储任方丈时所建,命名落红,取其句意。

观音洞:从落红亭西行,有一片几十丈相连的岩,壁立万仞,直至山麓,这便是传闻中的石城(今已无遗址),在这片石城崖壁上,有一个一人多高的石洞,名西施洞。1943年春天,灵岩山住持妙真法师请无锡王德超绘名胜图册。妙真参谒前主持真达大师,真达提出西施洞名与佛门净土不符,改名观音洞为妥。

半山腰的观景平台,可以眺望太湖风光,观赏苏州城风貌。

灵岩一景“乌龟望太湖”。此石像一头匍匐在地、翘首南望的大乌龟。

来到这里,你就会感觉呼吸顺畅,心静如止水。我想,这便是佛教圣地带给人的神秘与宁静,让人感受到身旁草木皆生命的奥秘吧!

不过,多数来此的游客,还是慕着馆娃宫遗址之名。馆娃宫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专为越国进献的美人西施所建。灵岩寺后花园即其旧址。

看见黄色的屋宇,灵岩山寺便到了。灵岩山寺是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被称为“江南名刹,净土祖庭”。山门前平台广阔,松柏参天,山门上镌赵朴初所题“灵岩山寺”门额。

灵岩山寺雄踞山巅,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寺庙建筑,气势雄伟,占地约2.3万平方米。现存殿主要为印光法师于三十年代重建,以弥勒阁、大雄殿、念佛堂为中轴线,用左右长廊划分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多宝佛塔、智积殿、香光厅、钟楼等殿宇,西部为佛学院和山顶花园。沿石桥跨过界青池便是大雄殿。殿高25米,宽20米,建于1934年。

位于大殿东侧的灵岩塔又称多宝塔,这里是寺内最有特色的古建筑。高34米,七级八面,楼阁式,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历代屡遭火灾毁圯。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重建,塔内空心,塔身全用砖砌,每层窗口各有石佛。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塔遭雷击,各层木结构腰檐及塔刹被焚毁,仅存砖塔塔身。1989年9月,灵岩山寺筹集了80多万元资金,对多宝佛塔进行了全面修复,并参照宋代营造法则,恢复了塔刹、塔基、平台和塔檐。1990年竣工。今佛塔凌空高耸,与三重飞檐之钟楼相呼应,成为灵岩山之突出标志。

藏经阁,珍藏着清刻《龙藏》7000多册,影印宋碛砂、频伽等藏经和历代佛教文物,共有佛经4.7万多册。

大雄宝殿右边是佛学院和后花园。佛学院有专科班、研究生班教室并学僧宿舍数十间,整个院落古色古香,假山相伴,泉水潺潺,环境十分清幽,堪为学修绝佳之地。学院全名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创办于1980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院名。灵岩寺后院花园便是馆娃宫遗址,这是一个山顶花园。

后花园池塘里的石阶上,有好多乌龟,都是佛教徒所放生。

灵岩山,真是一处适合放空自己的地方,来到这里一切烦恼都会烟消去散,这便是千年古刹的魅力!抽个时间,暂别喧嚣的尘世,来一次洗涤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