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百科

遁入空门什么意思啊(佛教中的“空门”就是指空空如也吗)

时间:2024-08-23 09:46:29

经常地我们会在小说或是影视中看到所谓的“遁入空门”的情景,一些人因为凡尘俗世中的种种经历而看破红尘,在某种机缘之下,选择了避开尘世而进入佛门,出家为僧或为尼。借此洗掉世俗间伪装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机,勤修佛道,修心养性,进而达到清新脱俗、物我两忘的心境。

遁入空门深似海,洗尽铅华始见真,作为芸芸众生的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空门”吗?

所谓的空门,佛教教义认为世界一切都是空的,因指佛教。如:莫向空门悲物理,吾世从来多沧桑。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一切事物从因缘相待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虚幻不实,谓之"空"。如《大智度论》所说,进入"涅盘城(不生不死的地方)"有三个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空门"的内容很多,有我空、法空、有为空和无为空等等。

很多人会从字里行间片面地认为佛家讲的“空”就是“没有”。一些人进一步演绎说:正是因为佛教看世界是空的,所以佛教才不积极进取;“遁入空门”就是消极厌世,洗尽铅华就是啥也不管。

而事实上,佛教的空,并不是空无所有的“空”。佛法上说的空,是指“性空”而非“相空”,是指“理空”而非“事空”。本质上说,佛教中的"空"和现象上的"有"是统一的。比如面前的一个瓷器花瓶,它是由陶土、釉质、颜料等材料经过一定的工艺烧制而成的,这个在求佛者看来,就是“众缘和合”。那么有一天,这个花瓶不小心摔碎了,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碎片也化成了尘土,终至没有,求佛者把这个叫做“缘尽而灭”。佛家从时间的角度观察这个过程,把花瓶生产出来后、毁灭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之为一时的“假有”。 而在“假有”之前或之后的状态,就是本无自性的“空”。就像佛经所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

由此可知,佛法上所说的空,不是没有,而是叫我们不要执着。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一生被形象、感觉、思想、意志所左右而产生了许多偏见,失去了生命中真正的清净与包容。 因为太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一切,才让我们很少去想他人的福祗。而事实上,一个人的出身、学历、名利、地位、职务、财富等无一不是假有,在我们生前没有,死后也不存在,那么我们又何必去苦苦追求,甚至于不择手段的掠取呢?这样的“我执”让我们忽略了生命本来存在的意义。只有看到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才可以达到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境界。

世间快乐的本质“无非也是以新苦代替旧苦,以麻醉或欺骗自己,让自己得到一种虚幻的安乐感受而已。”当我们了解到所执着的对象,以及能执着的心都是空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他人和我们自己没有什么两样。看似缥缈的“空门”实际上是“喜乐之门”,当我们进入这扇门的时候,才发觉宇宙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广大,人生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