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写过一篇人物小传,名为《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是谁,文章中没有详细介绍,只说这是他尊敬的人。姓名不详,家乡不知,用他家门口的五棵柳树为名号。看过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明白了,陶渊明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到底是哪类人呢,当然是和陶渊明志趣相投,三观一致的人了。
陶渊明当过官,然后归隐。他说过,“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来,他对当时的环境相当不满。他觉得虚伪风气盛行,像他这样求真的人无法适应官场。他说的官场,基本由世家子弟构成。他的行为相当于跟世家划清界限,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他是“洁己操守之人”,甘愿过着贫苦的生活,保持高尚的节操。
他觉得,和他想法一致的人,才值得鼓励赞扬,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陶渊明代表的这个群体叫“隐士”,生活上自给自足,住在山野荒僻之处,不要荣华富贵遁世求逍遥。东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很看重一个人的出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世族代表了权力,门第成为走捷径的通道。陶渊明很反感这种现象,索性给一个无名无姓的人写人物传记。他不在乎身份地位,只在乎人品学识。
在当时除了有隐士,还有名士。听上去差不多,实际上他们是两种人。名士,是那种醉酒狂饮,只会吐槽的人。有事没事儿说几句高深莫测的名句,就能自称名士。陶渊明看不惯名士,他们的生活方式无聊透顶。
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具备了隐士的种种美德,安静少言,远离名利,安贫乐道,心性豁达。古人说,“学而优则仕。”陶渊明曾经坚信过这一点,现实给了他狠狠地一击。他的才华无人看重,反而那些出身好、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倍受重视。空谈误事,玄学害人,陶渊明性格刚直鄙视这样的人。
五柳先生也喝酒,甚至“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岂不是成为陶渊明厌恶的名士?从文章里可以看出来,五柳先生醉饮之后立刻离席,独自回家。在家里继续守护内心的宁静。他的狂饮更像天性流露,突出率真坦荡的气质。五柳先生受人敬仰,在于求真务实。后人关于五柳先生饮酒有个看法获得高赞,意不在酒,寄酒为迹。这八个字的意思是,陶渊明这样写不是关注饮酒这件事,而是通过饮酒这个细节强调心迹。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就是隐士的集体写照。五柳先生作为隐士的代表,是陶渊明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在五柳先生身上可以看到陶渊明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隐士的风采。只有陶渊明这样文采斐然,观察生活的人,才能用几百字为隐士树碑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