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很容易将一些简单、基础的文化概念弄混淆。比如,“姓氏”是指的一个概念吗?姓名和名字之间有没有区别?因此,小编就来讲一讲这些基本又容易混淆的文化概念。
姓与氏的区别
我们通常所讲的姓氏,其实讲的是“姓”和“氏”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平时对姓的理解也常常出现误差。
因为我们通常都觉得姓是随父亲而决定的东西。比如,父亲姓李,那么我们就该姓李;父亲姓王,我们也就随着姓王。但事实是,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姓”应该随母亲,而“氏”才应当随父亲。
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是两个拥有严谨区别的概念,绝对不能混淆。从字体结构就可以看出,“姓”字的偏旁是“女”,因为这个字源自于母系社会。而“氏”才是按照父系的血缘关系来进行衍生确立的。
比如,我们称呼黄帝为“轩辕氏”,那么他的氏就是:轩辕。那么,他的姓呢?黄帝姓:姬。如果把姓氏合起来叫,黄帝就应该叫:姬轩辕。再比如,炎帝姓姜,氏列山。合起来就是:姜列山。
在先秦时期,姓氏的作用有两个。姓的作用主要是划分婚姻关系,因为当时的规定是:同姓之人不能通婚,但同氏之人则可以通婚。这是因为在当时氏的功能是用来区分高低贵贱的。普通人只有姓而没有氏,氏是当时贵族的专属。
并且,即使是在贵族中,也只有男子才被别人称呼他的氏,女子则只称姓。当然,如今的我们把姓氏都当成一回事了,并不会去明确的区分。但如果有人说到这个问题,我们也必须要清楚,姓与氏之间的区别。
姓、名、字的不同
说完姓氏,我们再来看看姓名与名字的区别。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姓名和名字就是一码事,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小编考考你,你姓什么?名什么?字又是什么?你一定能回答出前面两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无法回答。因为,我们通常有名有姓,但很少有“字”。
在古代则刚好相反,很多人都有名有姓还有字。举个例子,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学习古诗词,介绍作者的时候,通常就会看到这个作者的“字”是什么。比如,杜甫,字“子美”;白居易,字“乐天”;李白,字“太白”。因此,大家在听到有人叫他们李太白、杜子美和白乐天的时候就不奇怪了。
在古代,人的名是不能轻易称呼的,普通的朋友、同学、同事通常只能称呼别人的“字”,而不能去直接称去呼别人的“名”。能够直接称呼人“名”的,一般都是父母、师长、领导一级的人物。
当然,如何称呼只是一个文化习惯的问题,并非是严谨的规定。但如果有人不懂规矩,直呼其名,就会被人认为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细心的朋友在很多影视剧中就可以看出小编讲的这个问题。
比如,在古装剧中,辛弃疾通常被称为“稼轩”,因为“稼轩”就是他的字。林则徐字“少穆”,因此,有人称他为林少穆就并不奇怪了。
古代稍有文化的人也都会有名有字,它既代表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是个人的符号,也是文化的印记。因此,姓、名、字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你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