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糟糠之妻?》
据传说:明朝万历年间,发生一桩奇事,有一侍御副史,姓李,名唤玉郎,功成名就之后,不娶豪门之女,不忘糟糠之妻。传为佳话。
玉郎本是官宦世家,因其父参奏当朝权贵,被抄家,后含冤入狱而亡,妻子贫困交加也因病去世。
玉郎自幼聪颖俊秀,知书达理,十七岁时遵嘱母亲的话,去福建投奔娘舅,因娘舅贩货在海上遭台风遇难,投亲无靠,沿街乞讨,沦为乞丐。寒冬腊月,玉郎顶风冒雪,冻的瑟瑟发抖,昏倒在一户卖豆腐的门前,恰逢这家老汉救了玉郎,老人问真身世后,甚是怜悯。
陈老汉卖豆腐为生,心地善良,虽家境不太富裕,但乐善好施,行善助人。老伴早年去世,只有一女倩娘,也年方十七岁,姿容秀丽,心灵手巧,她見玉郎虽衣衫褴褛破烂,但容貌俊秀,况又是书香门第,心里已有爱怜之意。
陈老汉和倩娘精心照料,玉郎很快康复,倩娘怕玉郎离去,不免脸上顿添愁苦难言之色,陈老汉归家后,和爹爹商量,要挽留玉郎做如意郎君,倩娘两颊绯红,似半开的粉红桃花。玉郎听后欣喜过望。
选了良辰吉日,摆上几桌酒席,亲朋乡邻前来贺喜。玉郎倩娘拜堂成亲。小夫妻恩爱有加,感情甚是欢愉,平时帮岳丈提水推磨,记些豆腐账目,闲时教倩娘读书认字,吟诵些诗词歌赋,日子过的欢悦。
一日,倩娘对爹爹说:李郎本是官宦子弟,很有学问才华,这样休闲度日,岂不可惜?若让他再整学业,继续读书,求个功名,不光重振李家门庭,咱家门楣也增光彩。陈老汉大喜,拿出家蓄,筹些银两,让玉郎进省城购书籍,至此玉郎废寝忘食,日夜攻读,刻意仕进,倩娘更是殷勤服侍左右,白天辛苦劳作,夜晚伴读至深夜,夏天炎热,倩娘在旁执扇为玉郎驱蚊。冬天寒冷,倩娘升起火盆为他暖手暖脚。为补家资不足,倩娘日夜纺线织布,换些银两,供玉郎购书。
两年后,玉郎学业大有长进,文典经论,诗词歌赋,无不通晓。时值京城春榜招贤,玉郎前去应试,岳丈陈老汉倾囊而出,倩娘也卖掉头簪首饰,凑足盘缠,送玉郎进京赴考,三人洒泪作别。
玉郎一路兼行,来到京城,金榜下来,竞中头名状元。殿试上,玉郎纵论天下大事,为政方略,甚得皇上欢心,询问身世,才知是李御史之后,名门之子,此时那个被参奏的权贵已失宠,被革职查办。皇上知其父冤死,大有悔意。乃钦点玉郎为侍御副史。玉郎谢之龙恩。一日,正在家闲坐,忽报主考官晋见,急忙出迎坐定,主考官道:李兄少年登第,独占鳌头,可喜可賀。还有一事,可谓喜上加喜。玉郎忙问何喜?主考官道:当朝王丞相看你才华横溢,仪表出众,更是喜爱,相爷有一爱女,品貌俱佳,想把爱女许配与你,实乃乘龙快婿,不知意下如何?玉郎忙起身谢道:承蒙相爷垂青,下官早已成亲,实不敢从命。主考官一听忙问是哪家闺秀?玉郎答到:乃一庄户豆倌之女。主考官道:既是一村姑,一封休书便可。李兄,如是天赐良机,不可错失,如入相府为婿,青云直上,前程远大。
玉郎正色道:我妻虽一村姑,貌不惊人,但乃是贫困之交,况妻子岳丈对我有救命之恩。实不敢做负心郎,请你转禀相爷,万望恕罪。主考官见实难相強,道:李兄忠肝义肠,坚贞不二,可钦可敬。王丞相深明大义,对玉郎高行大义所钦佩,非常嘉许,连呼:才子秀士也。奇才义士也。并启奏皇上,准许玉郎三月假期,回老家夸官省亲。玉郎狂喜不己,立即差人去家报喜讯,择日省亲。
话分两头,自玉郎进京赴考,倩娘爷俩日夜盼望,打听下落。一日忽报传喜讯,爷俩喜悦万分,倩娘暗想,玉郎不是负心人,一块巨石终于落地。
玉郎衣锦还乡,锣鼓鸣响开道,八抬大轿彩旗落轿,玉郎急抽身下轿,先拜家乡父老,后拜岳丈大人,:小婿能有今日,全凭岳丈大人和倩娘,想当初穷极落魄,若不是您和倩娘搭救,早就死在荒郊野坡,喂狼喂野狗了。岳丈忙扶起贤婿:贤婿能有今日,全是祖宗行善积德,你有高才造化而成。玉郎道:岳丈恩德,娘子情义,小生没齿难忘。倩娘眼含热泪,:承蒙玉郎君不弃,实是三生有幸,玉郎道:糟糠之妻不可弃,同生共死命中定。难得恩重如泰山,祖上积德孝道显。
这就是糟糠之妻的由来,古今传为佳话,趣味历史文化。